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大众汽车机器人杀人案:科技背后的隐忧

 人类固然不会制造出“杀人机器人”,但不能保证机器人不被别有用心的黑客操控。人类对信息技术、计算设备和通信网络的严重依赖,使得哪怕是最微小的黑客袭击或设备故障都有可能产生严重影响。

【17173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7月1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一所工厂里,一台新型协作机器人杀死了一名22岁的装配技术员。据报道,遇难技术员是大众承包商,当时他与一名同事合作安置机器人,但被机器人击中**,并被抓起、重重摔在一块金属板上,最终因伤重不治身亡。

机器人杀人案:科技背后的隐忧最新图片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发言人海科?希尔威格说,这很可能是一次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不是机器人本身的问题。“机器人可以被编程并在装配过程中执行多种任务……工厂的机器人通常会在生产基地固定的区域内运转,抓取汽车零部件并操作它们。”该发言人称大众汽车公司之前并未发生过类似事故。

  英国《金融时报》则报道称,西方国家的工厂极少发生与机器人有关的死亡事件,因为机器人通常被放在安全笼中,以避免与人类意外接触。这场事故中,那名男子事发时恰恰站在安全笼里,而现场另外一位员工由于站在安全笼外而没有受伤。

  机器人“杀人”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许多网友脑洞大开,一名网友评论道:“《终结者》所预言的机器人崛起已经开始。”而还有网友表示,大众公司拒不承认机器人故意杀人的态度,就像《复仇者联盟2》里托尼?史塔克执意要创造出“奥创”的心态一样危险。还有网友担心“这个世界上很多机器人其实已经有能力通过图灵测试,只是他们估计假装不能……

机器人杀人案:科技背后的隐忧最新图片

  不过比起媒体哗众取宠的事件渲染和网友天马行空的想象,专家的意见则要理性得多。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中心副主任耿运祥表示,目前机器人还没有达到主动攻击人类的水平,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更大,应增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则认为,这起事故主要是因为工业机器人本身缺乏智能性,没有办法检测到有误操作的指令或者有人在它旁边等等。“正因为工业机器人缺乏智能性,所以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是有严格的安全规则的。人和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应该完全隔离,如果人进入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一定要将机器人关闭掉。如果要开机启动机器人,也要让人离开以后再启动。”

  英格兰西南部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Bristol Robotic Laboratory)的艾伦·温菲尔德(Alan Winfield)教授则表示:“很遗憾,人们对机器人的期望和恐惧都过了头。他们被科幻电影和媒体报道弄得过于敏感。

机器人杀人案:科技背后的隐忧最新图片

  不过,学界和商界也并不是对机器人的发展毫无担忧。特斯拉汽车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去年就曾痛斥人类小看智能机器人,并表示机器人完全有可能自主决定实施杀人行为。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机器人杀人不费吹灰之力:“设想机器人的功能是删除垃圾邮件,如果有一天机器人觉得删除垃圾邮件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人类一起干掉,这可怎么办。

  早在1939年,俄罗斯美籍作家阿西莫夫在小说中就描绘了工程师在设计和制造机器人时通过加入保险除恶装置对机器人进行控制的情节。人类固然不会制造出“杀人机器人”,但不能保证机器人不被别有用心的黑客操控。于是,在几年后,他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定律: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定律: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事实上,自主的人工智能控制的武器,早在战场上就造成过巨大惨案。1988年7月3日,游弋在波斯湾的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巡洋舰,发现一架伊朗民航的A300客机将飞过其上空。因为舰上防空系统当时处于全自动模式,雷达将客机识别为伊朗空军的F-14战斗机,因此自动发射了‘标准’防空导弹,直接击落客机,机上290人全部遇难,包括60多名12岁以下的儿童。”

  人类对技术创新和自动化永不停歇的追求,使科技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人类对信息技术、计算设备和通信网络的严重依赖,也使得哪怕是最微小的黑客袭击或设备故障都有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杞人忧天或许不是一件好事,但灾难的降临往往比预想的还要快。


    文章作者: 福州军威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军威网络是福州最专业的电脑维修公司,专业承接福州电脑维修、上门维修、IT外包、企业电脑包年维护、局域网网络布线、网吧承包等相关维修服务。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TAG: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